top of page
做了但做不足
Jayne Zhou ( 加拿大)
最近和孩子們有一個不斷重複的對話,引起了我的反思:
對話一:
“你的嘴唇很乾,你有沒有喝水啊?”
“喝了呀,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還這麼乾?”
“那是不是你沒喝夠?”
“可能吧。”
對話二:
“怎麼一放學就叫肚子餓,是不是沒吃午餐?”
“吃了!”回答很乾脆。
“那有沒有吃完?”
“沒有!”
終於找到原因,就是沒喝、沒吃足夠的量,以致雖然有吃有喝卻依然又渴又餓。無獨有偶,在剛剛參加的一個親子講座裡,講到在家裡從小建立牧養關係,要從六個方面入手:真實的陪伴、真正的接納、真誠的肯定、真理的教導、真摯的饒恕和真心的施與,講員讓家長們好好思考一下,自己在哪個方面做到了,哪些方面做得不夠。大家的答案竟然大同小異,都是覺得自己在總體上六個方面都有做,但都是做得不足夠,或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持之以恆,導致了牧養的果效達不到預期,甚至是失敗;有行動卻沒有相應的果效。
身為基督徒,認識到上帝的真理、享受著耶穌的愛、經歷著種種與上帝同行的美好,自然而然地想分享福音的真理,對別人如此,對家人、尤其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。牧養關係的六個方面,既應用於親子關係,也適用家庭關係甚至是朋輩之間。當我反思自己過去和現在,頓然發覺,我自己何嘗不是做了但做不足,以致常常覺得無能為力、信心軟弱,甚至不得已的放棄。原因可能是沒有依靠上帝的力量,也可能是自己沒有盡力。正如《歌羅西書》第一章28和29節的經文所教導的那樣,上帝的力量和自己的力量,不可缺一:“我們傳揚他,是用各樣的智慧,勸戒各人,教導各人,為了要使各人在基督裡得到完全。 我也為了這事勞苦,按著他用大能在我心中運行的動力,竭力奮鬥。”(CNV)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