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爸爸,唔該順便幫我攞1 m吖!”
小B媽
某日下午,外子駕車途中,突然想起要到銀行一趟,小B聽到後,立刻說道:“爸爸,唔該順便幫我攞1 m吖!”我跟外子失笑直喊:“小B,你知不知道1 m(即一百萬)是多少錢啊?”心想還好是在車上,否則給街上的陌生人聽到,產生誤會,甚至是惡念,那就不好了!
小B滿臉疑惑,難以理解我們為何有如此大的反應,“我想飲1 milk咋……”我們為到自己的失態而笑翻天。事實上,加拿大土生土長的孩子特別愛喝牛奶;每次到銀行,他都會看看咖啡櫃枱有沒有迷你獨立裝牛奶。因著我們的反應,他反而好奇一百萬的問題;對於只學到三位數的孩子來說,這無疑是個天文數字,“咁究竟可以買幾多車仔?”“在一元店嘛,可以買幾十萬輛。”小B知道那是很多、極多的數目,便不再問下去,繼續扭玩其變形金剛。
一百萬元的價值
曾幾何時,在成人的世界裡,一百萬也是一個龐大,甚至遙不可及的數字。“百萬富翁”一詞,乃是十八世紀的產物,指的是擁有大量財產的人。
時移勢易,今天身處溫哥華、多倫多等大城市的居民,一百萬未必買到一間屋。一項調查(Money & SurveyMonkey)顯示,51%美國被訪者(約4,500人)寧願選擇在餘生每年獲得一百萬,而不要尋找真愛。其中一個問題問及被訪者對將來財政的關注,當中近七成表示焦慮,三成形容“非常或極之焦慮”。或許從這答案中,便可一窺被訪者要麵包、不要愛情的因由。
一百萬人的行動
另一項調查(IPG Media)發現,加國約一百萬名僱員,為了爭取在11月美國感恩節翌日的黑色星期五(Black Friday)或網絡星期一(Cyber Monday)的瘋狂促銷時間去搶購至愛物品,而以天氣等理由向僱主請病假。此外,超過二百萬人利用網絡,於星期一的工作時間去購物。
2016年,亞省麥梅利堡(Fort McMurray)發生的森林大火牽動全國人民的心,超過一百萬國民響應加國紅十字會的賑災行動,踴躍捐輸,幫助災民渡過難關、重建家園。加國紅十字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onrad Sauvé指出,此乃該組織自戰後以來,規模最大及最成功的運動。這可謂是值得國民引以為豪的歷史時刻啊!
小B的“1m”事件,已經在親友圈中廣傳,成為大家的輕鬆笑料。在歡笑的背後,每當想到有關一百萬的人和事時,發現這其實是深層的價值觀問題,箇中還有無奈、可惜、瘋狂、感動……笑中有淚,不正是人生真實的寫照嗎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