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程福品牧師 (新加坡)
詩篇第 39 篇 人生虛幻 神是盼望
大衛的詩,交與伶長耶杜頓。
1.我曾說:我要謹慎我的言行,免得我舌頭犯罪;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,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。
2.我默然無聲,連好話也不出口;我的愁苦就發動了,
3.我的心在我裡面發熱。我默想的時候,火就燒起,我便用舌頭說話。
4.耶和華啊,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!我的壽數幾何?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!
5.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;我一生的年數,在你面前如同無有。各人最穩妥的時候,真是全然虛幻。(細拉)
6.世人行動實係幻影。他們忙亂,真是枉然;積蓄財寶,不知將來有誰收取。
7.主啊,如今我等甚麼呢?我的指望在乎你!
8.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,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。
9.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,我就默然不語。
10.求你把你的責罰從我身上免去;因你手的責打,我便消滅。
11.你因人的罪惡懲罰他的時候,叫他的笑容(的笑容:或譯所喜愛的)消滅,如衣被蟲所咬。世人真是虛幻!(細拉)
12.耶和華啊,求你聽我的禱告,留心聽我的呼求!我流淚,求你不要靜默無聲!因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,是寄居的,像我列祖一般。
13.求你寬容我,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。
這是一首優美的哀歌,是一篇求告詩,有認罪也有懇切的祈禱。詩人承認神給人所定的壽數轉瞬即逝,當他在世上作為客旅寄居時,他投靠在神的供應中,期待神會停止對他的懲罰,使他得以安享餘下的人生年日。
題註 “大衛的詩,交與伶長耶杜頓”,“交與伶長”也出現在《詩篇》55篇,可能是詩班的督導者。耶杜頓,又名以探,是大衛三位伶長之一(代上16:41-42,25:1-3)。
內心抑制,謹慎自己言行(1-3節)
1.我曾說:我要謹慎我的言行,免得我舌頭犯罪;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,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。
2.我默然無聲,連好話也不出口;我的愁苦就發動了,
3.我的心在我裡面發熱。我默想的時候,火就燒起,我便用舌頭說話。
本段說出大衛禱告的原因。他決定不再因得罪神而犯罪。當他在苦難時,他在惡人面前閉口。在惡人面前,他謹慎自己的口舌,禁止多言多語,甚至好像騾馬,用嚼環勒住它的口。對自己的痛苦,他不發聲、不批評、也不埋怨。他極力克制,愁苦萬分,引起心裡“發熱”,快要爆炸。“火就燒起”是說感情如火迸發,無法抑制,無法再約束自己。他心中有難言之痛,最終開口向神陳明。
內心哀嘆,知道人生苦短(4-6節)
4.耶和華啊,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!我的壽數幾何?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!
5.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;我一生的年數,在你面前如同無有。各人最穩妥的時候,真是全然虛幻。(細拉)
6.世人行動實係幻影。他們忙亂,真是枉然;積蓄財寶,不知將來有誰收取。
現在,大衛尋求從苦痛中解脫,他開口向神禱告,知道生命短暫,瞬間即逝,人生在世有幾何?萬物總有一個結局。
“年日窄如手掌”中的“手掌”是指手自食指到小指,以四個手指底部的寬度,希伯來人稱“一手掌寬”。大衛嘆人生苦短,不過一手掌的長,與神的永恆比較,何等有限,等於無有。
人“最穩妥的時候”是指人成功、飛黃騰達之時。但這些轉眼間便過去,無論人生成就多大,或在世人眼中地位多高,即使在最興盛的時候,生命也不能延長,不過是一個影兒、一個幻想,人生全然是虛空的。畢生辛苦勞碌掙來的產業,所積蓄的財寶,都要留給別人,自己無福享受。
內心指望,求神赦免其罪(7-11節)
7.主啊,如今我等甚麼呢?我的指望在乎你!
8.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,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。
9.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,我就默然不語。
10.求你把你的責罰從我身上免去;因你手的責打,我便消滅。
11.你因人的罪惡懲罰他的時候,叫他的笑容(的笑容:或譯所喜愛的)消滅,如衣被蟲所咬。世人真是虛幻!(細拉)
大衛認識到他的痛苦是因他的罪,他就把自己完全交託在神的指望中,祈求神不再懲罰他,使他能安度在世短暫的寄居的日子。
大衛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,把希望完全寄託於神。他向神呼求,認定神是永遠不變的倚靠;也唯獨神才能得拯救,洗脫過犯,脫離敵人,不至於成為敵人的笑柄。
大衛相信神是公義的。在他身上所發生的事,既是出於神,只有認罪懺悔,默默不語。神因人的罪而責罰他。在神的怒氣前,人的笑容如飛蛾撲火一般短促。和合本《聖經》用“如衣被蟲所咬”形容,象徵生命的脆弱和短促。
內心哭求,求神恢復力量(12-13節)
12.耶和華啊,求你聽我的禱告,留心聽我的呼求!我流淚,求你不要靜默無聲!因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,是寄居的,像我列祖一般。
13.求你寬容我,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。
大衛流淚禱告,謙卑祈求主垂聽:自己在世上只是客旅,暫時寄居,就像早期他們的列祖在外邦人中生活一樣,需要神的憐愛與保護得以繼續存活,並安享餘下的年日。
“去而不返”指死亡。大衛求神不要懲罰他以至於死,寬容他,使他可以在神面前再度歡樂,即“力量復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