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詩篇第 73 篇 以信查究 倍增安慰

By Tri Bridges Media, All Rights Reserved.
beach-1852945__340.webp

詩篇第 73 篇 以信查究 倍增安慰

程福品牧師 (新加坡)

亞薩的詩。

1.神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!
2.至於我,我的腳幾乎失閃;我的腳險些滑跌。
3.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。
4.他們死的時候沒有疼痛;他們的力氣卻也壯實。
5.他們不像別人受苦,也不像別人遭災。
6.所以,驕傲如鏈子戴在他們的項上;強暴像衣裳遮住他們的身體。
7.他們的眼睛因體胖而凸出;他們所得的,過於心裡所想的。
8.他們譏笑人,憑惡意說欺壓人的話;他們說話自高。
9.他們的口褻瀆上天;他們的舌毀謗全地。
10.所以神的民歸到這裡,喝盡了滿杯的苦水。
11.他們說:神怎能曉得?至高者豈有知識呢?
12.看哪,這就是惡人;他們既是常享安逸,財寶便加增。
13.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,徒然洗手表明無辜。
14.因為,我終日遭災難;每早晨受懲治。
15.我若說,我要這樣講,這就是以奸詐待你的眾子。
16.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,眼看實係為難,
17.等我進了神的聖所,思想他們的結局。
18.你實在把他們安在滑地,使他們掉在沉淪之中。
19.他們轉眼之間成了何等的荒涼!他們被驚恐滅盡了。
20.人睡醒了,怎樣看夢;主啊,你醒了也必照樣輕看他們的影像。
21.因而,我心裡發酸,肺腑被刺。
22.我這樣愚昧無知,在你面前如畜類一般。
23.然而,我常與你同在;你攙著我的右手。
24.你要以你的訓言引導我,以後必接我到榮耀裡。
25.除你以外,在天上我有誰呢?除你以外,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。
26.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;但神是我心裡的力量,又是我的福分,直到永遠。
27.遠離你的,必要死亡;凡離棄你行邪淫的,你都滅絕了。
28.但我親近神是與我有益;我以主耶和華為我的避難所,好叫我述說你一切的作為。

本詩與《詩篇》37篇題材相同,都是為何義人受苦而惡人享福,難道是神不公義嗎?詩人就此展開探討:何以殘暴的惡人凡事興盛、順利亨通、飛黃騰達、享盡人間福樂;敬畏神的人反而衰弱受苦、處處碰壁、含冤受屈、貧乏度日?

兩個鮮明的主題相互交織——惡人的發達使有信心的人不知道為什麼非要行善、惡人的財富使有信心的人想跟他們換位;但惡人的財富在惡人死去的時候突然失去了作用,而對義人的獎勵卻突然有了永恆的價值。看上去像財富的東西成了廢墟;看似沒有價值的東西卻要存到永遠。

《詩篇》卷三有多篇屬亞薩的詩,亞薩的詩在《詩篇》裡共12 篇,卷三就有11篇(73 篇至 83 篇)。亞薩乃是撒母耳的孫子,是大衛時代一位傑出的詩班長(代下29:30)。大衛派他管理聖殿裡的詩班,全盛時期有詩班員四千人(代上6:39,23:5)。

信仰受考驗,沮喪疑惑(1-14節)

詩人在此表述了世人的生活,並與他自己作對比時所產生的內心的疑惑。

1.神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!
2.至於我,我的腳幾乎失閃;我的腳險些滑跌。
3.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。
4.他們死的時候沒有疼痛;他們的力氣卻也壯實。
5.他們不像別人受苦,也不像別人遭災。
6.所以,驕傲如鏈子戴在他們的項上;強暴像衣裳遮住他們的身體。
7.他們的眼睛因體胖而凸出;他們所得的,過於心裡所想的。
8.他們譏笑人,憑惡意說欺壓人的話;他們說話自高。
9.他們的口褻瀆上天;他們的舌毀謗全地。
10.所以神的民歸到這裡,喝盡了滿杯的苦水。
11.他們說:神怎能曉得?至高者豈有知識呢?
12.看哪,這就是惡人;他們既是常享安逸,財寶便加增。
13.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,徒然洗手表明無辜。
14.因為,我終日遭災難;每早晨受懲治。

神恩待思想清潔、行為完全、委身於神的人——他們向神盡忠而得享福祉,故稱“清心的人”。清心不止在於思想清潔,是指完全委身於神的心。詩人闡述這次信仰危機的原因,是因他望見惡人享受富足安逸的情景,在省察自己的景況時,信心跌落低谷,幾乎要離棄神,又險些滑倒,心中憤憤不平。狂傲之人的興旺使他迷惑不解。他承認自己嫉妒惡人的興旺和狂傲人的富足,因此,幾乎要在信心上跌倒。

他在 4-9 節描述惡人發達的境況——

外在的特徵:“死的時候沒有疼痛”,得著善終−−安然去世;“力氣卻也壯實”,得享安康——身強力壯;“不像別人受苦,也不像別人遭災”;事事亨通——未遇艱辛。這些都在他們的生活上反映出來。他們全然以驕傲和強暴為衣裝飾自己;“驕傲”如項飾,“強暴”如衣裳。狂傲使用暴力,好像每天穿衣服一樣。

內在的性質:展現“天之驕子”的畫像,一切隨其所願;“眼睛......體胖而凸出”指惡人胖嘟嘟的,有錢有勢,飛揚跋扈。心裡的惡念,永不止息。他們心中無神,目中無人,自高自大,肆無忌憚。

他們的標誌:言語傲慢,行惡以獲利,眼中只看自己的益處,仗勢欺人,甚至恐嚇全天下。

惡人的輕視言行,實在令神的子民飲盡了苦杯,在惡勢力下受到苦待。現實與信心的矛盾,使那些未被掌控的敬虔人感到迷茫,產生疑問:豺狼當道,惡人富足,神為何不理會?他們是否應該繼續地保持純潔的心,嚴守神聖律令?因為這一切似乎屬於徒然。

詩人承認他對救恩的事實感到迷惑,他感覺似乎在徒然潔凈自己。因在他的信仰生活中,常遭受災難與懲治。他竭力過嚴肅敬虔的生活,卻得不到神悅納的憑據。他述說自己清潔和無辜,卻竟然終日遭遇災殃,每天蒙受懲治。“洗手表明無辜”在別處是表示敬虔的心,這裡則為“痛苦的回應”。

信仰得查證,恍然大悟(15-28 節)

詩人釋懷了,藉著思考惡人的結局與義人的榮耀,勝過了自己心裡的疑惑。

15.我若說,我要這樣講,這就是以奸詐待你的眾子。
16.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,眼看實係為難,
17.等我進了神的聖所,思想他們的結局。
18.你實在把他們安在滑地,使他們掉在沉淪之中。
19.他們轉眼之間成了何等的荒涼!他們被驚恐滅盡了。
20.人睡醒了,怎樣看夢;主啊,你醒了也必照樣輕看他們的影像。
21.因而,我心裡發酸,肺腑被刺。
22.我這樣愚昧無知,在你面前如畜類一般。
23.然而,我常與你同在;你攙著我的右手。
24.你要以你的訓言引導我,以後必接我到榮耀裡。
25.除你以外,在天上我有誰呢?除你以外,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。
26.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;但神是我心裡的力量,又是我的福分,直到永遠。
27.遠離你的,必要死亡;凡離棄你行邪淫的,你都滅絕了。
28.但我親近神是與我有益;我以主耶和華為我的避難所,好叫我述說你一切的作為。

當詩人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,心裡就厭煩,疑惑更深。後來轉念思想,就不定眼在世事上,也就不再鑽牛角尖。心情得釋放後,進而尋求神,到主面前敬拜祂,由此發現了新的亮光,覺察到之所以令他感到困惑,乃是他未曾瞭解“他們的結局”。

17 節 是本篇的轉捩點,解決問題的方法,就是“進了神的聖所”。詩人的疑惑在聖所中得到了解釋,當他把困惑向神傾訴,透過與神的交通,對問題有新的理解——有限的人和神的永恆、全能作一比較,就撥雲見日,因為惡人將來的結局,將使他們過去一切所得的,全歸徒然。不敬虔的人最後必全然毀滅,雖暫時享樂,至終只是一場夢幻,終必煙消雲散,一切成空。

審判是罪惡必然的結局,惡人要自食其果。他們的路雖是寬敞的,卻是站在滑地上,很容易滑入坑中。他們將要被棄絕在黑暗裡,被驚恐滅盡。惡人的結局就是突然的滅亡。

20 節 下句,“主啊,祢醒了,也必照樣輕看他們的影像”,這是詩人以抒情手筆的語言來描寫神,以人類的形體——有四肢、身體,以及人類的行為和反應,描寫神的作為與情緒表現。就本質而言,神是靈,不會有身體、四肢或情緒,正如傳統神學所指一樣。這句話也同時預表著“三位一神”之人性的一面,即耶穌的復活和審判。

“醒”的含意是“以清醒的狀態行動”,這句話是作為象徵意義解釋,意即神在適當的情勢下所作出的行動。參看上文,相信沒有讀者會以為神在睡覺,待醒後才開始行動。神是“不打盹,也不睡覺”,神不會失去知覺。然而,我們認為神應在某些事上顯露自己的作為,但祂似乎沒有一點反應,也不展露絲毫的作為。之後,神又藉著行動來展示自己的能力,顯明自己的旨意。因此,這在表面看來好像神在熟睡中醒來了,面對需要,施展作為。

詩人明白,富人的自信是建立在他們夢幻世界中。夢只存在做夢之人的心裡,不會實現。當我們的信心建立在神的真道上,而不是財富上的時候,幸福和希望才能實現。

在 21-26 節,詩人轉而承認,他所信的事恢復了他對神的信靠與盼望;他的心被刺痛,為自己的愚昧無知而難過,也為自己過去所持有的錯誤的觀念感到羞澀,責備自己像“畜類”一樣愚昧和目光短淺。他自稱,他的信心是建立在神的同在和神的引導之上。他認識到神按照祂為他的今生所定的計劃引導他。過去他忽視神的引導和勸勉,幾乎完全陷於懷疑之中,現在他意識到自己對神的冒犯,因而悔改,領悟神的同在,攙扶和教導,他相信總有一天,當今生結束的時候,神要接他到榮耀裡。“接”叫人想起以諾和以利亞被接上天的事蹟。詩人在這裡表明他對來生的信念。在天國的榮耀中,沒有任何懷疑的餘地。榮耀,就是永恆的真正輝煌,神是他天上和地下唯一的渴慕,除了神以外,他還有什麼可愛慕?

縱然面對死亡的威脅,因年齡加增,而身心漸漸地軟弱,以及肉體和心腸的衰殘,好似人生已經“來到盡頭”,但詩人的肉體雖然朽壞,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,神仍然是他的力量和福分。詩人幸福的泉源不是名譽、財富,或任何屬世的事物,而是神。神是他的至愛,堅定直到永遠。

新的見證,與神親近(27-28節)

詩人結論說,那些與神為敵之人必然滅亡,堅信他自己的福氣是與神親近。

詩人如今有明確的立場,他回顧過去的煩躁與嫉妒,因而得到真正的感悟與釋放。

詩人將善惡的結局作一個比較:離棄神的人沒有生命,一定死亡。行邪淫是指屬靈的淫亂,就是離開神去敬拜偶像,如不貞的女子,他們也要滅亡。親近神的人是大有益處的,神至終是護衛他的神,他有喜樂與平安。

詩人從神給他的啟迪和説明中,得到新的經驗。他得到親近神的益處,願意述說出來與眾人分享。詩人認識到自己有責任告訴別人,他是怎樣從疑惑到信心,靠著主耶和華解決了問題。本詩以這句嚴肅的誓願結束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