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照顧者心聲

照顧者悲歌

Suki

近年看到好些新聞的題目是《照顧者悲歌》 :以老護老、以病護老、以殘護殘……照顧者壓力太大,看不到出路,因而發生倫常慘劇。事後眾說紛紜:社工不夠、照顧者太多、支援太少等。身為照顧者,看到這些新聞深感戚戚然。

曾向人提及進出醫院照顧媽媽的疲憊,對方冷然回答:“坐在醫院有什麼好辛苦的?” 或許對方未試過成為照顧者,所以不明就裡。但跟其他照顧者分享時,得到的回應卻是截然不同:自告奮勇伸出援手、提供社區協助的途徑。有同路人相伴,覺得自己不是孤身作戰,安心得多。

許多夾心階層,上有父母,下有孩子要照顧,還要面對工作、生活開銷等重重問題。如何平衡每個角色及其中的責任?可有精神餘力關懷配偶?隨著年齡日長,身體開始出現毛病,怎辦? 相信每個照顧者的背後也有個故事。

年初母親再度入院,中間被安排到市中心的醫院做手術。當時正值隆冬,下雪令駕駛時間倍增,但又要接送孩子,無奈分身乏術。好友得悉我的難處,便介紹朋友到醫院陪伴母親、充當翻譯……減輕了我的負擔。醫院社工因著母親的情況,安排人員提供適切的服務,讓我有空檔可以吃東西補充體力、享受寧靜的片刻。

身為照顧者,首先要調理好自己,才有力量照顧他人。有問題時切勿獨自面對,不妨向親友傾訴、互相守望,並尋求社區的資源和服務。作為照顧者的親友,可能簡單地聆聽對方吐心聲,已然是個舒緩。若果能協助他們特別的需要,如幫忙接送、煮食、陪同看醫生,無疑是雪中送炭。

照顧長者和孩子不是一時三刻的事,乃是一個長途賽。非洲諺語:“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.(教養一個孩子,需要一條村的參與。)” 同樣地,我認為照顧者亦需要眾人群策群力,使他們有強勁的後盾,有力量和盼望繼續前行,避免悲劇發生。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