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上帝國

黃杰輝博士        (香港)

By Bruce Lai

上帝國的禱告——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

「假冒為善的人哪,你們知道分辨天地的氣色,怎麼不知道分辨這時候呢?你們又為何不自己審量甚麼是合理的呢?你同告你的對頭去見官,還在路上,務要盡力地和他了結;恐怕他拉你到官面前,官交付差役,差役把你下在監裏。我告訴你,若有半文錢沒有還清,你斷不能從那裏出來。」(《路加福音》12:56-59)

上帝啊!赦免我們的罪吧!因為我們已將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也赦免欠我們債的人。

欠我們的債,可以喻意地或靈意地理解為得罪我們的人,但若將這規限下來,以為這不是指真金白銀的錢債,就得要「審量甚麼是合理的呢」?「審量」,原文在此卷它處譯「論斷」,耶穌在「平原寶訓」中要求不論斷他人,但人要辨識時勢(「分辨這時候」),論斷甚麼世事是「義」。《和合本》譯者寫下的「合理」,將人帶往理性的考量,但原文所示,耶穌說的是倫理的「義」。假冒為善的人不足,不是理性,是德行,不懂善惡。

「你們又為何不自己論斷甚麼是義呢?」怎樣審斷出甚麼是上帝的義呢?假冒為善的人願意與敵人去見審判官,自然是按自己以為的善作審斷,認為手握勝算。可是耶穌斷言,假冒為善的人未有真能審斷出甚麼是上帝的義,以為別人行惡虧負自己,必受嚴厲報應,誰知結果是自己受報。

這可以指真金白銀的錢債,這理解應在其他可能理解之上。那些以為付出一點金錢做賙濟,已滿足上帝照顧窮人要求的人,以為自己是行善義人,窮人再聒噪,就是貪得無厭,沒有安份守己,理應將他們送官,好好懲治他們。富人總覺得自己的金錢是辛苦賺來,假冒為善的富人更覺得自己已按市場價格付足工價,還不時做點善事,沒有欠窮人的債。

「有一個官問耶穌說:『良善的夫子,我該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?』耶穌對他說:『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?除了上帝一位之外,再沒有良善的。……」(《路加福音》18:18-19)來問耶穌的是某位統治者,耶穌對這位誠心求問永生的高貴官員,劈頭就嘲諷他不懂審斷甚麼是善。這尊貴統治者的問題也確是充滿假冒為善富人的自信,「我該做甚麼事」,不是未來式,是那些他以前已做,將來還會繼續做的,那永生也不是取得,是繼承。換言之,這尊貴統治者是在問,他守了所有誡命,其中哪些是讓他取得他應該得到的永生的條款。他認為對誰都沒有虧欠,只是想確認守哪些誡命能擔保不失去應份有的永生,免得來日做少了得不著,當耶穌還未將十誡數完,未說到除耶和華以外不可有別的神時,就搶著說自己從小都遵守了。這尊貴統治者未有想過要額外多作甚麼,他那充滿自信的急趕回應,足以顯示他已按當時宗教領袖的要求,做了很多「不可」,就如同一章記敘耶穌所說有關假冒為善法利賽人的比喻,他們認為不做某些惡事,再加上一個禮拜禁食兩次,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,就是虔誠(18:10-12)。

我們以為做生意不偷呃拐騙,不行賄貪污,一切生意興隆,飛黃騰達都是上帝因我們的「不」而賜福,不像那些爬不上來而要耍小手段弄錢的低下人。不是「信耶穌」就有永生,這麼多的「不」加上上帝的福氣,還不是我「信」的證明?

「耶穌聽見了,就說:『你還缺少一件: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,分給窮人,就必有財寶在天上;你還要來跟從我。』」(18:22)

變賣一切所有的!這不是真的,耶穌喜愛用誇張說法,上帝哪會願意我們做屬靈的窮光蛋。這不是真的,這只是那官的獨特弱點,耶穌只是要試驗他,人人的獨特弱點不同,我們只要想想自己有甚麼阻礙我們跟從主的弱點,譬如嫉妒,愛吃魚翅,將這些獻上,經常記著要跟從主,就可以了。那個官很富足,我怎比得上某某,他的家財不知是我多少倍,將自己看作富足是太驕傲了。

不少釋經著作持第一種說法。釋經者也有持第二種說法,教會講台上就更常聽見。第三種說法是基督教中富足信徒常表現的「謙卑」。

誰敢編一個列表,耶穌的哪些教訓是誇張說法,不要太認真,可以打折遵行?最好還定出誇張程度,方便大家按著打折扣。「你們的話,是,就說是;不是,就說不是;若再多說,就是出於那惡者。」(《馬太福音》5:37)這是否誇張說法,可以打多少折?若這不是誇張,「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,分給窮人」,為甚麼是誇張?

說到底,現在坐在教堂內的富足信徒,修養遠不如當時那尊貴統治者,不會「甚憂愁」,卻會反唇相譏,惡言相向,跟著轉去那給他們能安心繼續活下去「信息」的教會講台。耶穌今天若申請教會的牧職職位,在讓祂試講作為見工面試時,照直宣講這永生信息,肯定被認為是只懂趕客,以「絆倒人」之名將祂列入黑名單。

你們怎麼不知道分辨這時候呢?這是貧富懸殊日趨嚴重的時候;這是工人得市場供求定律的工價,卻未有得不受剝削工價的時候。變賣一切所有分給窮人,將虧欠窮人的債完全還清,跟從耶穌傳這福音,就是永生。

By Tri Bridges Media, All Rights Reserved.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