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Paul Ricoeur的「悲嘆神學」是否現時香港教會信徒面對苦難時最受忽略卻又最適切的詮釋?Part 1.

黃杰輝博士        (香港)

猶太教拉比Harold Kushner的 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在1981年出版,成為美國暢銷書籍,迄今仍然暢銷,並被譯成包括中文的多國文字。[1]人類難免面對苦難,不過如Kushner所說,大家又希望相信生活在一個講道理的世界,世上萬事發生都有理由,[2]因此對苦難的探問由來已久,如《約伯記》中的寓言部份源遠流長。[3]

同時忠於哲學與神學[4]的Paul Ricoeur認為,當我們處理這問題時,應思考究竟我們的回應是縮窄了我們思考這難題的範疇,還是能將思考擴闊,甚至是以不同方向思考作出回應。[5]

Matthew Boulton的教會有一位少年人在地鐵遇上意外橫死,在年輕人的喪禮上,牧師對悲傷的會眾宣講美麗而安慰的信息,大家誦讀詩篇23篇,跟著一同感謝上帝賜給這少年人美好一生。[6]Boulton簡述的場景對基督徒並不陌生,我們出席過的基督教安息禮拜,有哪個不是善頌善禱,主禮者盡說美好的安慰說話?

Boulton概嘆教會眾人未曾在公眾場合悲嘆(lament),但他確信當中很多人因著憤怒與絕望而私下單獨這樣做。回應苦難的詩篇不應是第23篇,但為甚麼面對苦難的信徒只能暗自悲嘆?[7]

《天風》2006年8期有一篇名為〈面對苦難〉的靈修講章,該文作者以創世記6章5至6節及約伯記14章1至2節為經目,講述甚麼是苦難,信徒又應怎樣面對苦難。在解說苦難的來源時,該作者說:

「其實在神創造天地的時候,一切都是美好的,人類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而沒有痛苦。……但人却濫用自由意志,偏偏去選擇犯罪離開神,結果帶來的後果就是痛苦。……神沒有創造罪惡和痛苦,他不用為此負責,人因犯罪而受苦,問題出在人身上。前面說,我自己犯罪受痛苦,沒有說話,但別人犯罪却要我受痛苦,不公平。其實,又有誰能保證自己不犯錯呢?……

如果要神干預、除去痛苦,必須先要除去罪。」

論到如何面對苦難,該作者說:

「信徒也是個罪人。雖然主耶穌已經為我們擔當了罪,使我們免於死,但罪惡的苦果還是要來承擔的。……

在很多信徒的觀念裡面覺得受苦是不好的。其實,信徒也是人……只有經歷過患難的人,才會份外覺得平靜生活的美好。……信徒受苦是好事。神常藉著一些事情來鍛鍊我們。因為苦難使人經歷神的同在。」

作者沒有忽略輔導學的重要,因此說:「遭遇到痛苦,不要壓抑自己,可以在神的面前盡情傾訴,他不會責備我們。當然,我們也應當徹底反省,從苦難中察看和認識自己軟弱的地方。」[8]

信徒遇上苦難,責任一定不在上帝身上。受苦的信徒可以像找輔導者那樣找上帝傾訴,但祂不需要為你的不幸負責,「給苦難一個肯定或否定的答案」,純粹是信徒的個人決定。這最後答案既與苦難的本質無關,就不能與上帝扯上關係,信徒怎可在公眾就著自己的怨憤悲嘆?

以上兩個中外例子分別是基督徒慣見的場景與教訓,香港教會的處境沒有兩樣,但它們對苦難的解釋只會令信徒噤聲,將思考縮窄。

本論文將會就Paul Ricoeur對惡(evil)在哲學與神學上的分析,討論上述兩例所反映當代教會對苦難的解說與回應,未能真實解決信徒在苦難上的惶惑,而Ricoeur所提倡的「悲嘆神學」(theology of lament)又能夠怎樣擴闊信徒的思考,幫助信徒更深層處理苦難困境,尤其是對香港信徒所面對的苦難處境怎樣提供出路。

 

 待續

 

[1] 資料參考:Columbia College對Harold Kushner的校友介紹,https://www.college.columbia.edu/cct/sep_oct08/alumni_profiles1;該書在Amazon的銷售情況,http://www.amazon.com/When-Things-Happen-Good-People/dp/1400034728。(2015年4月29日閱)

[2] Kushner, Harold S. 2012. The book of job: When bad things happened to a good person. New York: Jewish Encounters, Nextbook: Schocken, pp. 7-11

[3] Ibid, p. 15.

[4] White, Andrea C. 2013. In sympathy and imagination: The theological import of Paul Ricoeur’s agnosticism. Literature and Theology 27 (2): 184.

[5] Ricoeur, Paul, and David Pellauer. 1985. Evil, a challenge to philosophy and theology.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 53 (4): 635.

[6] Boulton, Matthew. 2002. Forsaking god: A theological argument for Christian lamentation. Scottish Journal of Theology 55 (1): 58.

[7] Ibid.

[8] 黄家基. 2006. 〈面對苦難〉《天風》中國基督教雜誌(08): 20-22.

By Tri Bridges Media, All Rights Reserved.
bottom of page